作者:清风徐徐对延吉的了解,首先是从人开始的。那天来到延吉的时
作者:清风徐徐
对延吉的了解,首先是从人开始的。
那天来到延吉的时候,天已经黑下来。我与妻出了火车站,偌大的车站广场,显得空旷,接客的、拉客的都没有几个人,远不比家乡的火车站热闹。一时,我俩心里都没了底儿。
(资料图)
事前对延吉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纸上,知道延吉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,居民多是朝鲜族,朝鲜族同胞能歌善舞,热情好客。至于延吉市的地理情况,一点儿也不了解。现在到了延吉……
火车站离城区很远,需半个小时以上车程,问了去城区的公交车,我们急急上了车。
车上人也不多,人地生疏,不好意思主动与人搭讪。正犹豫间,一位年轻人来与我们说话了:“是第一次来延吉吗?”我连连点头回答。年轻人一口纯粹的东北话,穿着朴素,神情也显得很淳朴。见状,我们都放下心来。年轻人告诉我们,延吉火车站本来在老城区,随着城市的发展,新站迁到了城西。老站区成为了延吉的商业区。
交谈间,又一位年轻人也上来搭话。细细打量,这两位帅气的年轻人都是那么朴实,朴实得虽是初交,也很让人放心。下车时,第一位年轻人抱歉地说,若不是家里有急事,他会陪我们去找客栈。我们哪能那么麻烦人家呢?如此已经非常感谢了。
按照年轻人的指点,我们顺利地找到了一家民宿。这间民宿也很朴素,朴素得在内陆已经难以找到了——自然,其价格也“朴素”得令人意外。“好店不过一宿,就这么凑合着住吧。”我们老两口互相安慰。尤其“朴素”的是,女店主似乎还在干着另一种工作,除了收钱,她什么事儿都让客人自己动手做——她对客人是那么放心。当然,女店主并非不热情,她非常热情,像是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。
早上,虽然是盛夏,延吉并不热,倒是有几分凉意。这里离边境较近了,“可是东边太平洋的海风吹来的缘故?”我胡乱猜想。
直到此时,我才看到延吉的真容。延吉的大街上车辆不太多,逛街的人也不多,道路、房屋等还是老式的,像传统的那种,很干净。各种店铺门面都用朝、汉两种文字书写着店名;各种宣传标语、横幅等,也都是朝汉两种文字。
我试图了解这里的人。这里的人,与东北其它地区并无不同,说话,一样的东北话;吃饭,都爱猪肉炖粉条;服装,除了少数老年朝鲜族群众还穿着民族服装,中青年人的穿着与全国其它地方并无不同。在餐馆,在超市,在农贸市场,所到之处,所接触的人,不论是汉族还是朝鲜族,都是那么朴素、热情、实在。这很令人欣慰,尤其是对于自他乡远道而来的旅人。
我们来到一座听说很热闹的市场。这里有点儿像新疆乌鲁木齐的“大巴扎”,卖什么东西的都有。我与妻随便逛逛,其实没打算买,远道而来,不好带。每到一个摊位前,主人们都是那么热情地招呼,这倒让我们不好意思起来。可是从朴素的表情上看,他们都是那么真诚、实在,好像一下就能够看到他们的内心。实在不好意思,我们就买了些水果,自然,不需要还价。
离开的时候,又来到崭新的延吉火车站。白天,才看清楚,车站左右,竖立着用朝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大幅标语,标语的内容表明,延吉、延边的发展,与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步伐是同步的,红底白字,阳光下那么醒目。高音喇叭里,播放着《延边人民唱新歌》的歌曲,这对于我这个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,是多么熟悉,多么亲切!我在心里感叹:“啊,多么朴实,甚至有些古朴的延吉!”